【请假条】
由于明天要去美国参加一个新品的前瞻会议(已签保密协议),时差很折磨人,所以7月8日~7月13日期间,笔吧评测室的更新频率临时更改为“不定期更新”,恳请各位读者的理解
既然是出差,那一路上也少不了笔记本电脑的陪伴,移动办公是必须要有的。
对于移动办公来说,笔记本电脑本身素质极为关键,但使用环境也很重要,酒店咖啡厅是比较理想的办公环境,但有时候你必须忍受拥挤的使用场景,比如飞机经济舱的小桌板。
那么在这种逼仄的场景下,有哪些电脑能够应对自如呢?
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:
13英寸 2880×1920分辨率 100%sRGB色域 120Hz刷新率 IPS触屏
带键盘+笔厚度 13.9mm
带键盘+笔重量 1.16kg
这台平板电脑拆机非常难,需要加热取下屏幕,一不当心就废了,非常不建议自行操作,但官方给固态位做了磁吸快拆设计,可以更换硬盘。
双通道16GB LPDDR5x 7467MHz内存能满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,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。
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512GB,型号为西数SN740,支持PCIe4.0×4和NVMe,注意硬盘插槽的规格是M.2 2230,比我们常见的2242还要短一截,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换固态。
微软 Surface Pro 10在屏幕规格、外观设计和接口方面与9代基本保持一致,仅处理器升级到最新的Ultra低压系列,升级幅度很小。
屏幕方面,实测色域容积115.2%sRGB,色域覆盖99.1%sRGB,以sRGB为参考,平均ΔE 0.59,最大ΔE 1.77,实测屏幕最大亮度614nits。
接口方面,机身左侧有两个雷电4(均支持65W PD充电和DP1.4视频输出);
机身右侧有一个磁吸充电口。(注:适配器功率从去年的65W改为39W)
续航方面,日常应用仿真脚本的测试成绩为4小时40分。
噪音方面,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2.4dB。(环境噪音为33.4dB)
Surface Pro系列的售价都很贵,我们在微软官网购入,Pro 10的U7版本裸机就要14888元,加上键盘和笔更贵,由于只面对商用客户,所以必须公对公转账付款才行。
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,目前Surface Pro 9其实更值得推荐,如果你真的需要一台很精致的二合一笔记本,那就考虑Surface Pro 9吧。
此外,如果你用电脑不接触专业冷门软件,主要用微软第一方软件,比如Microsoft 365、Teams、Edge等等,那么新出的骁龙Surface也可以考虑一下。
上图是微软 Surface Pro 10的内部示意图,单风扇三热管的组合。
针对低压处理器,我们使用Stress CPU进行压力测试。
在满载状态下,开启性能模式,CPU温度最高101℃,稳定在74℃,功耗22W,P核频率维持在3.0GHz,E核频率2.5GHz,LPE核频率1.3 GHz。
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,正面最高46.6℃出现在屏幕总成位置,中心点43.4℃,背面最高温度在核心附近,为46.7℃,中心点40.9℃。
总的来说,Surface Pro 10的散热表现一般,在如今这个“卷卷乐”的大环境下,22W功耗已经不够看了。
但是普通办公影音还是能够满足的,这也符合Surface Pro一直以来的产品定位。
如果要我说出自己最不想打开笔记本电脑的地方,那飞机经济舱恐怕能排在厕所前面。
声音嘈杂、环境昏暗、空间狭小,空气中弥漫着汗液、食物残渣的气味,如果你有幸坐在厕所附近,那更是酸爽无比。
经济舱在空间方面最大的阻碍是小桌板,为了节省空间,万恶的资本家把小桌板设计得太短,导致普通笔记本电脑无法正常摆放在桌板上。(如下图左边所示)
而Surface Pro在这时候就更为灵活,支架结构的它可以拥有更大的“开合角度”,这样用户也不必斜视屏幕操作电脑了。(如上图右边所示)
如果有打字需求,那可以选择配一把新的flex键盘,这样就可以分离状态下使用了。
综上所述,虽然小尺寸笔记本屏幕小看东西不方便,但在空间有限的环境下,它们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。
最后,我衷心祝愿你不需要在飞机上用笔记本电脑。